白瘫风,中医名为白癫风,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为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古医方,其中“白处”病名是白癫风的较早记载,如“白处方:取灌青,其一名灌曾,取如口口盐甘分斗一,灶黄土十分升一,皆治,而口口指,而先食饮之。”其后的古代医学文献中亦陆陆续续记载了对于白癫风命名的一些认识。
南北朝时,我国较早的外科学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对白癫风的命名则以“白定”及“白驳”为主。唐千金要方称其为“白癫风”,外台秘要则称为“白较”。宋圣济总录将其称为“墩白”、“斑白”、“斑驳”。清代外科大成将本病称为“白驳疯”,验方新编则指出“白瘫风又名白癫风,多生头面。白如云片是也。”
关于白癫风的病因病机的记载则首见于隋朝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该书首次提出白癫风的命名、病因病机,并对其症状的阐述较为明晰。如诸病源候论。白瘫候云:“白瘫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痛痒,谓之白瘫。此亦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主张白癫风的病因病机为“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说明至隋朝,己经对白癫风的发生机理从理论上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宋代由于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医学著作,其中太平圣惠方对白癫风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云:“夫肺有奎热,又风气外伤于肌肉,热与风交并,邪毒之气,伏留于胺理,与卫气相搏,不能消散。令皮肤皱生白斑点。故名白瘫风也。”主张“肺有奎热”、“热与风交并”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发展和完善了诸病源候论的病因病机观。医学巨著圣济总录对白癫风的发病机理和论治。在继承了太平圣惠方的基础上也有新的补充。
金元时期,因四大学派的兴起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然而对白癫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却似乎没有突破性进展。
明代,由于外科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外科学专著,对白癫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普济方认为“白瘫风”是“肺脏奎热,风邪乘之,风热相并,传流营卫,奎滞肌肉,久不消散,故成此也”。王肯堂著的证治准绳指出“白驳”是“肺风流注皮肤之间,久而不去所致”。李桩著的医学入门认为“赤白瘫乃肝风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缪希雍所著本草经疏认为“白痛风”是肝脏血虚生风所致,“盖肝为风木之位,藏血之脏,血虚则发热,热甚则生风”。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则对白癫风的发病机理有了新的补充和完善,认为“乃因心火汗出,及醉饱并浴后毛窍开时,秉风挥扇得之,扇风侵逆皮胺所致。”总的来说,以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上古代医家均认为白癫风的发病是风邪为患。而陈实功所著之外科正宗则提出了其发病与气血有关,认为白白癫风引发因素有哪些斑可因气滞血癖而产生,“紫白瘫风乃是一体而分二种也。紫因血滞、白因气滞,总因热体风湿所受,凝滞毛孔,气血不行所致”。进一步完善了白癫风的发病机制。
清代对于白癫风病因病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王清任的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中有“白癫风,血癖于皮里”之说,成为白癫风病因病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综上所述,古代医家认为白癫风的发病涉及到肺、肝、心三脏,与外风、内热、外湿、气、血有关,病机是气血不和或气血诊断白癜风的依据癖滞,病位在皮肤和肌肉。
武汉治白癜风权威医院?武汉四肢白癜风日常需要如何饮食呢?肢端白癜风主…【详细】
白癜风的病因有什么因素?白癜风的如今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比较多,所…【详细】